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

古代服飾:皇上妻妾、服裝、稱呼


『皇上的妻妾』

皇后、三夫人(貴妃、淑妃、德妃)、九嬪(昭儀、昭容、昭媛、修儀、修容、修媛、充儀、充容、充媛)、二十七世婦(婕妤、美人、才人 9)、八十一御女(寶林、御女、采女 27)。



*各朝代的嬪妃的階級各有不同,以上列舉遼。



『服飾』

上衣象徵天,天未明時是玄(黑)色;下裳象徵地,地是黃色。上玄下黃的服制就來源於對天地的崇拜。

*皇家:

1、質孫服:在元代大宴活動中,天子百官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。天子的質孫服款式繁多,冬服有 11 種,夏服有 15 種。
2、蠶服:相當於周代的鞠衣。每年三月,皇后帥領公卿諸侯夫人親蠶禮時穿著。
3、朝服: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,皆以蠶衣為朝服。
4、廟服:相當於周代的禕衣,是女子禮服中,地位最尊貴一種。太皇太后、皇太后之廟服,皇后之謁廟服,其服色是皂下。
5、龍袍:這是專屬於皇帝的衣裳。自古以來習以「龍德」來象徵帝王,龍紋自然就成為帝王服裝的圖案了。


*官服:

1、品色服:古代不同顏色的官服,是區別官階高低的一項重要的指標。

2、補服:在袍衫前有一塊方形刺繡圖案的官服,文官圖為飛禽,武官圖為猛獸。用袍衫顏色和圖案的分別來區分官階品位。



3、金線繡圖:
一品 二品 三品 四品 五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九品
文官 仙鶴 錦雉 孔雀 雲雁 白鷴 鷺鷥 鸂鷘 鵪鶉 練雀
武官 麒麟 獅子 豹 虎 熊 彪 犀 犀 海馬


4、裲襠:一種無袖馬甲,多為軍人穿,後來民間也流行起來。

5、烏紗帽:由唐代襆頭演變而來的一種圓頂冠帽。


*男女皆可:

1、深衣:衣與衫相連在一起,製作時上下分裁,中間有縫連接,長度大致在足踝間。隆重程度僅次於朝祭之服,下裳必裁12幅,以應 12 個月。

2、寬衣博帶:男子穿衣敞胸露臂,衣服披肩,追求輕鬆、自然、隨意;女子服飾則長裙拖地,大袖翩翩,飾帶層層疊疊,優雅而飄逸。



*女:

1、襦裙(漢):一般的樣式是上襦短,僅及腰際,而下半身的裙子很長,會下垂到地。

2、繞襟衣:婦女大都會把腰身裹的緊緊的,還會多用一條綢布帶繫在腰際或束在臀部,這樣盤繞的衣襟才不至於鬆散。

3、背子:對襟、直領、兩腋開衩,衣長過膝。

4、比甲:一種無袖、無領的對襟馬甲(即背心),套在衣裙之外。

5、百疊千褶:裙子裙幅多在六幅以上,顏色較為鮮豔,有青碧綠藍以及杏黃。

6、月華裙:腰間的摺也越來越密,每一摺日益講究,都用一種顏色,微風吹來,色如月華。

7、水田衣:水田衣是一種以各色零星織錦料縫製成的服裝,因為色彩互相
交錯,像水田一般。

8、旗袍:將布料剪裁得十分貼身,襯托出女性的曲線美。

9、披風:有大襖、小襖。小襖是婦女的貼身衣物,顏色多用紅色系。

10、滿襠褲、套褲:清末流行穿起褲子。

11、鳳仙裝:兩截式的衣服,上半身保有旗袍領口的式樣。下身的裙子輕巧俏麗,更方便行動。

12、秋田衣:是用各種碎面料拼接縫製而成,色彩豐富豔麗。

13、襦裙半袖:上衣下裳,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長裙。



『頭髮』

1、披髮式:這是最原始和自然的髮式,古今皆有。

2、結髮式:古代男女都把頭髮盤在頭上,這是由於夏季天熱,或戴冠需要而結髮。

3、辮髮式:辮髮也是古代流行的髮式,婦女編辮髮很常見,男子在商代和清代也有編辮髮的習慣。

4、旗頭:一種橫長形的髻式,是滿族婦女最常梳盤的髮型。

5、墮馬髻:其特點是下垂至肩背,側在一邊。據說梳著這種髮髻,加上愁眉、啼妝等妝飾,似剛從馬上摔下來,能增加婦女的嫵媚之態。

6、椎髻:它是因髮髻的造型,與木椎十分相似的緣故而命名,是數下垂試的髮髻。



『稱謂』

*自謙詞:

1、自己:在下、敝人、本人、草民、小民、。

2、官吏:末官、下官、微臣、卑職、屬下、末將。

3、婦女:奴家、妾身、小女子、

4、自己的家人:比自己年長,以『家』稱呼,如:家父;比自己年幼,以『舍』稱呼,如:舍弟。

5、老人:老朽、老夫。

6、讀書人:晚生、小生。



*敬稱:

1、對皇帝:皇上、聖駕、天子、陛下。

2、對太子、親王、公主、諸侯:殿下。

3、對將士:麾下。

4、對皇太后、皇后、其餘嬪妃:以『娘娘』稱呼。

5、對比自己官職較高者:以『大人』稱呼。

6、對顯貴者、對你:閣下。

7、對他人的家人:以『令、尊、賢』稱呼,如:令兄。

8、妻子對丈夫:相公。

9、對去世的人:以『先』稱呼。



*皇帝專用:

1、對信任的大臣:卿、愛卿。

2、自稱:朕。



*皇宮用語:

1、皇太后:哀家。

2、皇后、嬪妃、皇上子嗣:本宮。

3、太子、諸侯:孤、寡人。

4、太監:奴才。

5、宮女:奴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