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唐文物故事:胡腾美人何处来
http://www.huizucn.com/bbs/viewthread.php?tid=18490
相传杨贵妃爱穿胡服、善跳胡旋舞,唐玄宗为之倾倒。胡旋舞发展至唐代,可谓风靡一时,白居易的《胡旋女》中就有非常生动的描述:“天宝季年时欲变,臣妾人人学圈转,中有太真外禄山,二人最道能胡旋。”胡旋舞之源从来众说纷纭,一般相信源自一个神秘的民族——粟特人。
善舞的民族
在那盛唐之世,粟特乐器演奏和舞蹈是当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唐代段安节的《乐府杂录》言道乐府歌诗一直与歌舞、乐曲密切相关,记有健舞曲和软舞曲,都与西域舞蹈有关:“健舞曲有棱大、阿连、柘枝、剑器、胡旋、胡腾;软舞曲有凉州、绿腰、苏和香、屈柘、团圆旋、甘州等。”
健舞和软舞之名已不可考,其中所录胡旋、胡腾和凉州舞,则与凉州有关,普遍相信是粟特人的舞蹈。唐大历年间十大才子之一李端,时在洛阳见有胡腾舞,因作《胡腾儿诗》,诗云:“胡腾身是凉州儿,肌肤如玉鼻如锥”,所形容的“凉州儿”很可能就是粟特人。
然我们对粟特人的传统文化、宗教思想所知原来少得可怜。他们留下的文物不多,一直以来只能从这些中原艺文资料中追踪他们星星点点的影子。
信仰祆教
人说粟特人信仰祆教,是唐代著名的三夷教之一,他们在中国设立教坛,举行拜火仪式,故人称拜火教。人们一直以为,祆教尚天葬,可是1999年虞弘墓石椁出土,为祆教研究带来了新冲击。祆教既尚天葬,又何需棺椁?是受中原葬送文化的影响?还是我们对祆教所知太少?
人说粟特人的形象特征一如古代中亚人,“俗剪发齐眉,以醍醐涂之,昱昱然光泽。”虞弘墓石椁上的画像人物以粟特人占大多数,的确是这种打扮,可是其中好些人物,穿著特殊的未见过的服装。
安、史都是族人
我们所知的粟特人大概是以经商闻名的中亚民族,又称昭武九姓,包含康、安、史等九个姓氏,实际上是九个国家,到中国后往往以国为姓。魏晋时代,中国开始出现他们的踪迹,主要是从事丝绸之路的长途贸易。
隋朝时,他们往往充当北方游牧民族突厥人的顾问,在军事掠夺之后进行商业活动。唐朝时期,由于阿拉伯帝国的兴起,他们陆续向中国移民,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。安禄山、史思明都是粟特人。
虞弘墓石椁是香港文化博物馆“走向盛唐”文物展的重要展品,它究竟是揭示历史实况,还是掀起更多的迷?也许,曾经一度风华绝代的粟特胡舞,早被李端一语成谶:“丝桐忽奏一曲尽,呜呜画角城头发。胡腾儿,故乡路断知不知?”
文章来源:香港《文汇报》 文/黄咏诗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